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名称:笃斯越桔机械化抚育技术研究
起止时间:2017.05-2019.05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笃斯越桔是我国唯一的野生蓝莓品种,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对笃斯越桔功能成分的不断研究,其营养及保健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日益重视其果实的利用和产品的开发,果实需求量明显增加,而资源供给量却在减小,已显现出明显的供需矛盾。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资源分布面积约25万公顷,果允收量约2万吨,平均每公顷产果80 kg,亩产量6 kg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伴生植物恢复,逐渐形成优势群落,致使植株矮小的笃斯越桔群落衰落。再就是笃斯越桔种群更新缓慢,植株普遍老化,退化现象明显。因此,基于笃斯越桔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需求,人们已开始重视人工抚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采用人工抚育的方式进行资源恢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笃斯越桔的人工抚育技术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现有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资源的调查、生理、生态、驯化栽培、繁育、植株营养、果实保存和加工等方面,针对野生笃斯越桔人工抚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前期已开展部分研究,采用人工、便携式割灌机等方式开展人工抚育技术及效果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试验已确定对野生笃斯越桔进行人工抚育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较好,但发现的新问题是野生笃斯越桔分布面积大,植株稀疏,单靠人工和便携式割灌机进行操作费时费力,投入与产出比效果不佳。因此,开展机械化抚育将是经济适用的首选方式。开展机械化抚育研究就需要有适合的机械,既保证在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运行,又保证对笃斯越桔及其伴生灌木具有良好的剪割能力。本课题组改制专用刈割机械,利用拖拉机拖挂,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机械化抚育试验。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进行抚育效果研究,完善机械化抚育技术,以期为笃斯越桔野生资源抚育提供更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整合形成新的实用技术体系并制定抚育技术规程,指导生产实践。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野生状态下笃斯越桔老龄植株比例非常高,自然更新缓慢,低位平茬是更新复壮的最经济有效抚育措施之一。由于平茬作业不需区分树种,非常适合机械化大面积作业,应优先采用专用的割灌机械进行平茬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
改制的笃斯越桔抚育专用刈割设备,抚育效率高,效果好,工作成本低,已经达到了实用要求。
机械抚育可有效促进笃斯越桔种群更新,提高生长势、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其中低位平茬效果最好,中位平茬次之。
机械抚育对植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短期对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以低位平茬和中位平茬最明显,但恢复期后影响消失。
④创见与创新
机械化野生笃斯资源抚育技术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笃斯越桔是我国唯一的野生蓝莓品种,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近年来,随着对笃斯越桔功能成分的不断研究,其营养及保健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日益重视其果实的利用和产品的开发,果实需求量明显增加,而资源供给量却在减小,已显现出明显的供需矛盾。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资源分布面积约25万公顷,果允收量约2万吨,平均每公顷产果80 kg,亩产量6 kg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伴生植物恢复,逐渐形成优势群落,致使植株矮小的笃斯越桔群落衰落。再就是笃斯越桔种群更新缓慢,植株普遍老化,退化现象明显。采用人工抚育的方式进行资源恢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项目形成的笃斯越桔抚育技术,使抚育成本降低而且使产量提高100%以上,使经济效益提升;浆果产量增加,使更多林区职工增加收入,促进产业发展,为林区产业转型提供助力,社会效益显著;机械抚育可有效促进笃斯越桔种群更新,提高生长势、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⑥成果简介
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不断干扰,野生笃斯越桔资源不断退化,果实采摘量逐渐减少。人工抚育是促进野生笃斯越桔资源恢复行之有效的手段。采用割灌机和镰刀进行人工抚育,效果较好,但费工费力。本课题研究出笃斯越桔专用割灌机,利用拖拉机拖挂,使机械抚育直接成本控制在每亩150元以下,抚育后果实产量提高100%以上。将研究成果整合、实践、示范,形成了"笃斯越桔抚育技术规程",可指导全省的笃斯越桔抚育工作。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