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5960278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伟
  • 产业领域:数字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项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0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豆及花生新型肥料及替代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2018YFD0201001);"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ZY18A04)。 项目背景:豆科作物生产中,一直把减少化肥施用量、实行秸秆还田、应用根瘤菌、新型肥料增效剂等,降低生产成本作为豆科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在大豆方面,美国、巴西、阿根廷作为世界三大大豆主要生产和出口国,由于大豆种植面积大,连作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开发大豆实用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都把改良贫瘠、强酸性土壤,解决根瘤生长不良、磷肥效果差,轮作与秸秆还田,作为豆科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②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原理:针对大豆施肥方面的肥料品种单一,肥料利用率低,养分与作物生长不同步,品种的养分特性没有充分表达,水热条件没有科学利用等问题,利用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大田试验,开展以大豆化学肥料减量施用为目标,研发高效固氮菌剂产品与适宜施用技术;研究有机物料快速腐解与有机物料施用替代化肥养分吸收机制;优化有机无机配施,大、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原理;实施精准施肥机械与根瘤菌剂液体喷淋系统;形成肥料补充替代科学的化肥减量施用技术,实现大豆节本增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③基于养分实地管理与施肥模型预估上有先进性。结合实地养分管理措施,通过多年多点田间监测试验与长期定位试验,揭示了不同大豆养分需求丰度,明确了大豆施肥参数,丰富了大豆优化施肥专家系统。基于QUEFTS模型,建立了基于大豆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大豆养分施肥推荐专家系统,提高肥料效应,推动农业"减肥增效"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技术和产品研发上有先进性。优化改进了大豆生物菌剂实地应用手段,实现了大豆根瘤菌剂田间施用稳定性与多元微量元素融合促进功能;明确了有机物料替代化学肥料释放规律,提出了基于不同目标产量的有机物料替代参数,研发了适应不同养分需求的有机无机肥料产品;化肥减量技术模式构建上有先进性。两增一减大豆施肥套餐:本技术集合了复合型大豆根瘤菌剂、大豆增花保荚叶面肥、中微量元素补充型玉米大豆专用肥与有机无机配施玉米大豆专用肥产品。根据不同区域大豆农学效率与产量反应模型,结合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与轮作施肥,设置了不同区域精量施肥配方。设立轮作条件下的玉米大豆专用配方肥料,玉米前茬下,大豆减施磷、钾肥,增施锌、硫等中微量元素肥,大豆连作条件下,根瘤菌拌种,增施硼、钼微肥,配施有机无机专用肥,减少化学肥料投入。 ④技术成熟度以及推广应用情况:摸清了黑龙江省大豆耕地养分空间变化规律,创新了大豆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为黑龙江省大豆分区施肥与地力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明确了有机物料替代化学肥料释放规律,提出了基于不同目标产量的有机物料替代参数,研发了适应不同养分需求的有机无机肥料产品;优化改进了大豆生物菌剂,实现了大豆根瘤菌剂田间施用稳定性与多元微量元素融合促进功能;开发了精准施肥机械与液态根瘤菌剂喷淋系统;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结合大豆根瘤菌剂、大豆增花保荚叶面肥、大豆专用肥等产品,形成了不同区域大豆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并大面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