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项目下达单位为黑龙江省水产学会,本项目是为优化寒地水产养殖结构,开发养殖效益高的优良品种,同时优化水稻种植模式,推广生态健康的种养殖模式而设立的。以期通过项目的实施,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区域特色的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创建北方“鱼米之乡”,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项目应用行业为渔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领域(稻渔综合种养)。黑龙江省水面资源相对丰富,但优质养殖品种缺乏,尤其是淡水虾的养殖几乎为零,养殖效益低迷;黑龙江是优质水稻的主产区,但种植模式模式单一,存在化肥过度使用、农药滥用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因此,项目的应用可实现“粮渔双赢、生态环保”,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1、运用干法、湿法等运输技术,总结了不同品种淡水虾适宜的长距离运输方法,运输成活率均达75%以上,解决了寒地淡水虾长距离运输成活率低和下塘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2、采用微生态制剂和自培生物絮团技术,运用虾-藻-菌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了寒地克氏原螯虾适宜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平均亩产109.6kg,平均体重33.27g/只;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亩产50kg模式,平均体重32.72g/只。3.寒地率先引进澳洲淡水龙虾,探索温棚养殖技术,总结了一套适宜寒地的温棚苗种培育技术和养殖关键技术。
4.建立了寒地青虾、中华小长臂虾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全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开发了新的优质养殖品种。首次实现寒地青虾池塘生态养殖亩产60.1kg,其中成虾29.85kg,幼虾30.25kg;中华小长臂虾池塘生态养殖亩产101.35kg。本项目技术已处于中试阶段,技术成熟。项目中青虾属环境友好型产品,小龙虾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且可提升稻米的价值,属于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在我省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绥化及哈尔滨的通河、延寿等地建立了推广示范基地,推广淡水虾苗种60万余只,目前已储备淡水虾亲本300kg,年生产优质亲本150kg。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