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东北寒区标准化肉牛舍设计参数的研究”是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下达的农业攻关课题,合同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项目组主要对黑龙江省规模化肉牛场现有的饲养方式、肉牛舍结构、建筑工艺和环境现状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出肉牛饲养方式、牛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肉牛的生物学特性、我省的气候特点、生产工艺要求等方面进行改进,为我省规模化肉牛舍的设计参数提供依据。目前,在项目组与项目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和技术指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目的:根据肉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工艺的要求,探索寒区肉牛舍设计的防寒保温和通风换气的设计参数。选择适合寒冷地区肉牛舍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符合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并满足肉牛生理需要和福利需求的规范化、标准化肉牛舍。
2、意义:该项目推广的健康养殖和环境控制技术是新兴的环保养牛技术,虽然现在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已充分显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技术必将逐步成为今后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重要措施之一,项目也是今后发展质量效益型肉牛健康养殖的必由之路。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通过对黑龙江省规模化肉牛场饲养方式、牛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牛舍环境测试结果等的分析,认为导致寒冷地区冬季肉牛舍内环境污浊、潮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饲养方式不合理、建筑结构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建筑材料不适宜,保温性能差、通风设计不合理,环境控制措施简单。
通过对牛舍进行改进和增补通风换气与保温措施的环境测试与分析,并根据测试对比得出规范化、标准化肉牛舍设计原则与参数如下:寒冷地区肉牛饲养方式的改变、加强牛舍的保温设计、采用大跨度、高举架、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设计,增加水汽的排出、搞好肉牛舍的排水设计,减少水汽的产生、供水方式和清粪方式的改进。
四、创见与创新
根据牛舍建设原则和环境控制技术手段,选择适合寒冷地区肉牛舍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符合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并满足肉牛生理需要和福利需求的标准化肉牛舍,探索寒区肉牛舍设计的防寒保温和通风换气的设计参数,为寒区肉牛舍的设计和改造及环境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五、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牛舍参数设计与建筑工艺技术实施后,可以大大改善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性能。通过在拜泉、通河、富裕、克山、龙江和哈尔滨等地,对25个肉牛养殖场的应用与推广示范,平均每头牛比正常增日重1.1~1.6kg,生产出得优质牛肉具有优质、安全、营养和健康等优点,每千克增收2.2元,节省饲料和成本171.5元,扣除新增成本158元,每头牛比普通饲养的架子牛多收入631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通过改变肉牛舍内建设参数与建筑工艺,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环境质量,改善肉品质量,提高生产力,节省了人工费,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课题针对东北寒区肉牛舍结构、建筑工艺、环境控制以及肉牛饲养方式等方面,通过改建和对比分析,提出了东北寒区肉牛舍的设计原则与参数,可有效的提高舍内温度,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和湿度的含量。项目组在总结课题的基础上再做更深入的研究,继续尝试各种不用类型的试验模式的研究。
六、历年获奖情况
1.《寒区肉牛健康养殖环境控制配套技术的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寒区肉牛健康养殖环境控制配套技术的研究》黑龙江省畜牧科技进步二等奖;
3.《肉牛健康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黑龙江省畜牧业丰收一等奖;
4.《寒区肉牛舍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黑龙江省畜牧业丰收一等奖;
5.《寒区肉牛健康养殖环境控制配套技术的研究》齐齐哈尔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成果简介
1、项目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寒区冬季肉牛饲养方式调查;寒区肉牛舍建筑工艺的调查与分析;寒区肉牛舍冬季环境的测试与分析;寒区牛舍内有害气体控制技术的研究;寒区牛舍内温度、湿度、通风设计的研究;寒区肉牛舍设计原则与参数的集成。
2、主要技术指标
考核主要技术:冬季牛舍温度保持在10℃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下,舍内氨气浓度不超过20mg/m3,CO2不超过3000 mg/m3;气流速度控制在0.25m/s;育肥牛出栏时间提前12天,饲料利用率提高12.1%。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