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是2013年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奶牛乳房炎治疗技术。
长期以来,奶牛乳房炎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虽然有效,但是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等,影响乳品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已逐渐被禁用或限用。中药是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体内代谢快、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已被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中药制剂多为散剂、煎剂、注射剂等剂型。中药散剂和煎剂通过拌料或开水灌服,给药方便,但治疗时操作复杂、疗效不稳定,并且用量大,成本高,药物在瘤胃内有一定损失,且因肝脏的“首过效应”会影响疗效。中药注射剂作用迅速,但制备工艺繁琐且不易稳定,给药操作严格,乳池内灌注时易造成乳腺损伤。外用药膏是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浓缩后制成膏剂,采用涂抹方式给药,药物直接到达病所,药物经乳房皮肤吸收首先进入乳腺组织,并维持较高、恒定的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充分发挥药效,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的影响,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有利于乳房炎的治疗。用中草药制成膏药涂抹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尤其是对发热、肿胀、肿块等症状明显的乳房炎有着其它药物与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传统膏药的制作过程十分烦琐复杂,炼制时毒烟燎绕,容易发生事故,且火侯难以把握,炼出的膏药不老就嫩,坏膏弃膏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且含有重金属和铅等毒素,对机体不利,且容易过敏发痒,起泡或皮疹,副作用大;另外传统膏药制作时将药物经过高温油炸后,致使药物中的有效成份被破坏或丧失,其疗效则会大打折扣;其含有一定量的油脂,有助于药物之间的结合,及与皮肤的黏贴,但涂抹处处理困难,很难处理干净,影响挤奶,因此,奶牛生产中急需一种安全、有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药制剂,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项目研制的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可自行成膜,不受患部大小形状限制,可任意涂抹成适宜大小,药物涂抹乳房后可迅速成膜,保护内层药物向皮内扩散,同时,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和透皮剂,可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刺激神经末稍增强体循环,加速药物的传递和活血作用,与皮肤粘附性强,用药后无不适感,无刺激和毒副作用,不污染,安全可靠,用后一揭即可整块掉下,具有操作简单、清除方便、显效快、作用强、治疗彻底、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特点。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控制乳房炎的发生,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加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促进奶牛业的发展,减少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本项目通过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癖、解表理气药物中科学地筛选多种中草药,经提取和浓缩方法进行药物药物处理,以及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配伍组方,通过成膜、渗透促进等技术将其有机结合研制乳房涂膜剂,经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药物药效学、毒理学等研究,及产品质量检验和临床应用试验,确定其使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④创见与创新:将中草药与成膜剂有机结合制备新型中药制剂—涂膜剂,改变了传统膏药剂型,由固态变为液态,把膏药剂型升级,保留了传统膏药的药性,提高了膏药的适用性,填补了兽药行业空白。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期间,共治疗乳房炎病牛7152头,治愈6539头,创经济效益1259万元。本项目的实施,为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一个新的剂型,提升了奶牛乳房炎治疗的技术水平,有效地控制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加快了奶牛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便产业化生产。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