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研究"(合同编号:ZQG-001)是2014年度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中青年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属医药卫生领域应用研究。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总体来说就是肩关节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如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西医认为肩周炎的早期变化是纤维性的关节囊收缩变小,肩关节造影可说明关节的容积减小。本病的发生多与年龄因素、急慢性损伤、免疫内分泌因素、退行性改变、环境因素、全身性因素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中的痛痹和着痹。
本研究通过观察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运用飞经走气龙虎大段之法,以达通经接气、气至病所之效。一者取其通关节气血之痹;二者取其疏通上肢经脉,使经气顺利通过关节,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如《金针赋》所言:"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接通,可使寒着暖而热着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止决水,立见时功。"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肩周炎治疗上选取:百会、顶颞后斜线、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能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飞经走气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肩周炎上血浆P物质和β内啡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整体疗效上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
本研究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目的是在穴位的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发挥针刺手法的重要作用,以达到针灸治疗本病的最佳效果。本研究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治疗肩周炎,通过其对肩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且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β内啡肽的含量变化加以对比观察,并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作了比较分析,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新方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为临床提供更好、更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不仅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使其治疗规范化、标准化,并为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填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院属于三级甲等医院,该项负责人所在科室针灸科为国家重点专科,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已广泛运用临床,在学术交流中应用于外县各级地方医院。该项技术适应广泛,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性,其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在推广应用中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飞经走气针刺法是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新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为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该研究基本按原定计划完成预期目标,综合分析近年临床研究资料,关于肩周炎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西药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及各种物理和康复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广泛的前景,尤其是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了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能够显著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功效,与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比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及基层卫生部门,为临床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其治疗规范化、标准化,并为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因条件所限,本课题未能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本课题仅观察了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其相关的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探索。
该项目负责人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省名中医,省政府特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曾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其中主持《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研究》发表在《世界针灸杂志》和《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飞经走气针刺法针刺手法是针灸学术中的高精尖技术,是针灸理论中博大精深的部分,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飞经走气针刺手法正是用针驾驭"经气"用针调整"经气",通经接气、气至病所,进而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