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基于靶标代谢组学的北青龙衣毒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4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145689485
  • 单位名称或姓名:董文婷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课题来源于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青年后备人才B类。北青龙衣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and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作为一种民间药用于治疗肿瘤和减轻肿瘤所致疼痛,在临床上有诸多应用。北青龙衣中含有萘醌类成分,既是抗肿瘤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其中胡桃醌(5-羟基-1,4-萘醌)是其代表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神经抑制毒性和刺激性。2001版《黑龙江省中药材标准》中规定北青龙衣有小毒,仅用于制剂,这大大限制了北青龙衣的流通使用。毒性一直是学者关注和医生担心的问题。 因此,课题组前期开展了系统的北青龙衣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毒、长毒试验,并通过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寻找出35种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初步定义为潜在毒性标志物。但非靶标代谢组学为整体把握代谢轮廓,全景模式相对模糊,易遗漏强极性或者低浓度物质,出现假阳性结果;同时其为半定量模式,定量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本课题在前期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代谢路径中Impact及P值均较为显著的氨基酸代谢进行靶向分析,应用UPLC-QQQ/MS技术,采用MRM方法,考察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对7种氨基酸及其代谢物的影响,通过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及病理学观察,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找到其毒性靶器官,初步阐释北青龙衣及胡桃醌的致毒机制。 主要成果包括: (1)建立了7种对照品的质谱信息数据库,完成非靶标代谢组学数据比对,确定潜在毒性生物标志物; (2)建立了7种对照品MRM最优测定方法,完善方法学考察,建立标准曲线,精准定量北青龙衣鲜品、胡桃醌对7种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影响; (3)结合传统毒理学研究,寻找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毒性作用靶器官,构建氨基酸毒性核心代谢通路模式图,初步阐明其毒性作用机制; (4)本文课题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从氨基酸代谢角度解析了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致毒机制,为北青龙衣炮制减毒工艺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这一民间药的开发与利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