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刃针搜法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796076307
  • 单位名称或姓名:桑鹏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机理是由于脑部供血发生障碍导致了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以及软化的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出现的体征常较为典型,如:口眼歪斜、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据研究显示,伴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肢体运动障碍为其主症的脑卒中患者可高达65%之多,而接近50%的偏身瘫痪的患者可能患有某种程度和类型的感觉障碍,这些并发症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生比例较高且严重损害患者的自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在患者的康复治疗方面往往更侧重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而忽略了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协同作用以及感觉功能障碍本身所带来的危害,极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机能康复。若患者的位置觉功能缺损,可使患者对四周的环境失去感知判断的能力,出现慌张步态,丧失运动协调性,可增大患者不慎跌倒摔伤的风险;若患者不幸缺失了温度觉,则患者对其所接触的物体温度感觉迟钝,无法产生快速应激反应躲避高温伤害,增加了烧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如若疼痛觉的异常,则导致患者无法积极的配合治疗,限制了患者自主运动的幅度,使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受到了阻碍,从而不能让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正向的恢复,患者也可能因剧痛而性情大变,情绪失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研究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有部分疗法在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如西医临床常予以神经生长因子以及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康复治疗,但疗效甚微且手段较少,再如中医常予各式针刺疗法(梅花针、电针、腹针等),但治疗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得不到标准化规范的治疗,给患者及家庭也带来了极大负担。基于这样的临床现状,迫切需要一种能改善现状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本课题组长期严谨的临床观察发现,刃针搜法对脑梗死后感觉障碍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易于操作,患者接受度良好,在临床已经证明了刃针搜法的疗效后,我课题组进一步对刃针搜法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机理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以便能够为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我们在针对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现治疗时,努力的探寻能够有效治疗该病的新方案和方法。因此本课题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及大剂量动物实验,经过与相关西医药物及治疗方法进行对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神经生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探求并证实了刃针搜法在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作用机制与MMP-9、TIMP-1调节及丘脑区BDNF表达调节密切相关,为日后临床上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规范化诊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目前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一等奖1项,相关刃针搜法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