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2663700
- 单位名称或姓名:于海涛
- 产业领域: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课题研究的目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英语教学亦应服务于该目标。本研究依据此目标,以内容教学法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医学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在ESP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师培训及课时设置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以致用,这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动力之一"(蔡基刚、廖雷朝2010),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文秋芳(2012:289)认为,让部分英语优秀的学生放任自流,免修大学英语,四年后,他们的英语水平反而会降低,这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因材施教,"试行新颖且灵活的课程设置,有的甚至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程"。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尤其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日益受到英语教育者的重视。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制定改革方案,更新课程设置
2.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
根据上述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方案,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在未来国际交流中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医学学术交流能力,相应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必要的医学专业表达能力。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整合成四大模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
(1)基础英语课程模块
(2)科技学术英语课程模块
(3)专业英语课程模块
(4)通识英语课程模块
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
4.创新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结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为确保教学效果,实行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5.创新师资建设模式,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结合
(二) 重要观点
1.实行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设置。
2.以内容为依托的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3.医学英语授课教师建设要大学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结合。
4.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兼顾。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模块化课程,创新课程模式,创新评估模式和师资建设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开设ESP和EAP 课程,培养学生学术英语素养。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与实践,通过考核和成绩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获取了专业英语的综合知识,把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从通用英语提高到专用英语层面,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因此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能为本科应用型医学院校整合大学英语课程及专业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