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 项目的目的意义
目的: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外医学文献的翻译策略,是为了保证中西方医学的研究成果在翻译过程中不因英汉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失去其传播交流的价值,确保翻译人员尽可能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内容与风格,使译文准确,通顺易读,进而实现国内外医学研究成果的有效交流。
意义:随着国际间医学研究合作的日益频繁,如何构建中西方医学交流的桥梁,医学文献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对医学文献翻译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国内翻译人员正确处理中西方语言蕴含的不同文化,有助于翻译人员在正确选用医学术语的同时,能兼顾医学译文的"信达雅",避免因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使用不当所导致的失误,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研究概况: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文献翻译的研究日益发展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 ①在西方,早在1881年,《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就由多尔帕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贝勒翻译成英文并发表在《亚洲文会学报》上,近代英国学者--沃里克大学教授Susan Bassnett指出"翻译不是发生在真空中,也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跨文化的传递过程";②在我国,著名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专家罗希文先生在2004年底将"本草纲目"全套翻译并发行,学者陈宏微认为"语言是一种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萧立明认为"翻译不仅在于语际间的信息传递,也是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我省学者刘明教授对于"中西医文献和教材的翻译"也提出过自己独到的见解。
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医学文献翻译的研究在我国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但是,国内外对医学文献翻译很少从跨文化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医学文献翻译属于纯粹的科技英语,这导致了大部分医学翻译生硬晦涩,相关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有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医学文献翻译的现状不甚理想这一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体系异同,对医学文献翻译从跨文化视角进行研究,抛砖引玉,使医学文献翻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既忠实原文,又符合英文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医学成果顺畅地传递。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项目的应用前景、学术价值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然而医学文献翻译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存在着词汇翻译不统一,滥用音译,盲目西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医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本项目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医学文献翻译的必要性,列举出国内外医学文献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对比中西医翻译的异同,提出跨文化交际原理下的医学文献翻译策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应用到我省的医学英语翻译实践与教学中,对于我国医学英语翻译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项目可培养并提高译者和教科研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帮助译者处理两种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在译者正确选用医学术语的同时,避免因文化差异和交际策略使用不当所导致的交际失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用的翻译方法,翻译和传播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东西方文化,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对项目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探讨跨文化交际对医学文献翻译的重要意义。提出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融入医学文献翻译实践中,提高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外医学的交流;
第二部分:探讨中医学翻译的研究和发展及基本特征,提出中医学文献的翻译策略;
第三部分:探讨国外医学翻译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总结"清朝末期"至现代的医学翻译发展特点,探讨国外医学文献的翻译策略;
第四部分:对比中外医学翻译发展的历史,论证医学文献翻译也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总结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其原因;
第五部分:针对医学文献的翻译提出合理的建议,总结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翻译策略,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