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尖叶假龙胆在我国内蒙古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有分布,且野生资源较为丰富。最早于1971年《蒙药验方》记载:其全草入蒙药,作为“桑地格”使用。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人用其治疗心脏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称其为“稳心草”。在防治心脏病方面大兴安岭地区稳心草与蒙药“桑地格”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以中药新药发现和功效明确为基本研究思路,以发现当前急需的创新药物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研究目的,对黑龙江产尖叶假龙胆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药学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引入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技术,研究尖叶假龙胆防治IDH的作用机制,为其它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我校技术,可将尖叶假龙胆研究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心脏病的创新药物。本研究阐明了黑龙江产尖叶假龙胆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药效物质基础;从在体动物、离体器官及组织细胞模型多层次、全方位地确证了尖叶假龙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效;创新性地利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等基因检测技术,发现了尖叶假龙胆中药效成分通过CpG岛-1226至-863甲基化比率表观遗传调控Nrf2/ARE通路,阐明尖叶假龙胆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首次发现了尖叶假龙胆的口山酮和二氢黄酮类成分通过调控AMPK-PGC1α通路改善能量代谢防治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完成了尖叶假龙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效组分的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研究工作,突破了尖叶假龙胆活性成分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难点。本研究获得了新的活性成分、口山酮药代动力学特征、表观遗传调控Nrf2/ARE通道、调节能量代谢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新研究结论和成果。以此为基础将其研究成为新一代防治心脏病创新中药,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