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要求未来五年对我国22个省份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年度评估,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中西部22个省其中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使其贫困的地域特征具有特殊性,为此对其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评估,探明区域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总结扶贫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1、贫困群体特征;
(1)受区域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影响,因病致贫比例高,特别是慢性病人多
(2)政策型缺地致贫现象普遍
(3)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劳动力老龄化突出
(4)“婚姻挤压”加剧,因婚致贫逐步增加;
(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生活负担大,脱贫难度大
(6)教育水平较低,生活陋习突出,扶贫工作难度大
2、区域贫困成因机制
(1)资源禀赋和地域分布限制了产业扶贫的推广
(2)农户的自身素质和意识形态使内源扶贫缺乏动力
(3)精准扶贫的行政命令导向间接影响扶贫的精准度
(4)缺乏社会参与协作与行业扶贫保障机制
(5)绩效考核机制造成精准扶贫追求短期效应和示范效果
(6)扶贫资金管理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
(7)财政资金使用分散影响扶贫开发效益
(8)村级管理和服务职能缺失
四、创见与创新
(1)加强建档立卡的规范、科学及动态管理,提高精准识别的精确度
(2)精准扶贫制度应由供给向需求、外生向内生转变,探索参与式管理方式
(3)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精准扶贫评估制度,提高精准评估的准确性
(4)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立体式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5)加强资金管理,探索实现扶贫资金整合的方式方法
(6)加强精准扶贫的金融、保险制度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证
(7)探索精准扶贫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8)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
(9)加强教育扶贫投入力度,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办法
五、社会经济效
探明区域贫困的主导因素,总结已有工作经验,为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六、存在的问题
对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机制的研究不足
七、历年获奖情况
2015年 杜国明 《先进个人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评估组
2015年 冯 悦 《优秀青年工作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评估组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农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