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一个多系统紧密联系的综合系统,城市一直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冲击。如何正确评估城市韧性,有针对性地增强城市抵御、恢复和适应能力,使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构建"韧性城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途径。因此,本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从时空维度对城市韧性开展评价研究。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城市韧性时空两维度的发展水平和分异情况提出评价方法,并通过定量化的数据测度,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不同区域城市韧性水平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下黑龙江省城市韧性的提升路径,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韧性基准,监测韧性变化过程,确定城市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充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韧性的理论研究。第二,有利于拓展城市韧性时空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第三,有利于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化机理研究。
本项目主要的论点包括:
(1)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城市韧性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韧性系统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城市韧性系统的形成机理。
(2)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韧性时空评价体系和模型。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经济和信息科技三个维度;时空评价模型包括灰色评价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
(3)开展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韧性水平的时空评价分析。首先明确了东北地区37个地级市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
(4)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韧性提升路径。主要路径包括:把握城市全系统韧性发展阶段,明确有限资源在各阶段投放比例;挖掘城市子系统运行关系,有效识别影响提升韧性的关键系统;依据城市韧性评价结果,针对性弥补韧性发展短板因素等。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对可持续发展-城市韧性系统形成机理的探索;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和模型;提出了面向全国及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韧性提升路径。
本项目的完成对于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影响,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并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时空评价模型的应用,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解决。本项目最终获得的成果包括SCI或S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在城市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3次,并获得房地产学术研讨会暨第14届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完成结题报告1份;培养博士生1人(已完成论文初稿),硕士生3人。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