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属有机框架负载纳米材料DNA传感器检测新冠病毒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7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245305951
- 单位名称或姓名:刘凤海
- 产业领域:医药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新冠病毒(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被发现以来,已经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跨越炎热夏季,至今仍然始终保持极高的传染性。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剑桥大学风险研究中心显示,疫情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达82万亿美元,绝大多数国家GDP滑入负增长轨道,世界不安定因素陡然增大。由于疫情蔓延不确定性,人群大范围筛查新冠病毒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然而现行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率只能达到80%左右,单份样品整个检验程序耗时近4-5小时,因此,开发新冠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是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PCR三种。细胞培养是将患者标本(咽拭子、鼻拭子)放入病毒培养液中培养后分离新冠病毒,是患者确诊最可靠证据,但该法费时,病毒培养污染率高导致假阳性较多,对实验室清洁度和实验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临床检验普及应用。ELISA法检测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急性期阴性而恢复期阳性,或者恢复期抗体(IgG/IgM)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时,可以作为确诊的依据,但检测阴性的结果,不能作为排除本病诊断的依据。荧光PCR法是现行国内测定新冠病毒最普及的方法,测定准确率在80%以上,但需要复检确诊,整个实验流程约4-5小时,实验人员需要二级个人安全防护。现有新冠病毒检测方法都需要生物安全P2实验室、昂贵的仪器设备、技术熟练的高级检验人员,实验耗时,并且假阳性或假阴性比例较高,检测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本项目拟合成铜-金属有机框架,修饰于电极表面,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在电极表面搭建多孔、立体结构平台,然后,在表面上负载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量子点、磁性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修饰电极,通过固定新冠病毒保守序列探针,构建铜-金属有机框架负载纳米材料DNA传感器检测新冠病毒模型。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范围广等优点,能用于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为快速筛查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手段,同时,对未来开发冠状病毒类传染病的传感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技术现处于开发阶段,成功对传感器电极进行修饰与表征,尝试对大米中重金属镉和铅进行检测,效果良好。下一步计划对病毒探针进行修饰,尝试对病毒试剂盒序列进行检测。传感器技术已经在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效果良好,是未来检测、诊断的研究方向。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牡丹江医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