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目前,秸秆的主要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通过除去硅层, 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再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进行处理, 存在成本高、能耗大和操作复杂等问题; 化学法利用酸碱浸泡处理纤维素的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破坏秸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紧密结构,秸秆堆肥还田能够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
首先,秸秆堆肥还田减少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秸秆堆肥还田是一项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没有负面影响,可以直接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推广可以大幅度减少秸秆就地焚烧和乱堆积,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河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提高土壤有机含量,改良培肥土壤。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使土壤有机质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和积累。同时,秸秆分解时所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弱酸可溶性磷酸盐,大大提高有效性。另外,因土壤肥力的提高,蓄水保墒的效果进一步增强,适宜蚯蚓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土壤进一步熟化。
最后,在秸秆堆积、腐熟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杀死杀伤大部分病菌和害虫,减轻病原基数,降低虫源密度,还可以产生一些有益微生物,从而减轻作物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同时,还具有解决重茬、固氮、解磷钾、改善农作物品质等多种功效。在解决作物秸秆有效利用难题的基础上,还能解决长期使用化肥所引起的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问题,适合在农村大范围推广。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