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水下结构噪声源识别匹配场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846934227
  • 单位名称或姓名:肖妍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在水声领域,噪声源的识别与定位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为提高水下航行器的声隐身性能,全面并深入的开展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对其主要噪声源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水下弹性结构的噪声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表面源强度、结构内部的实际激励力源两个方面。对水下结构进行减振降噪处理时,必须结合结构内部力源对辐射噪声的贡献量进行分析,方能有效的对其内部噪声源进行治理。现有的结构力源识别大多依赖于力源振动信号监测及传递路径的测试,而由于结构本身的声振特性,单独力源的振动信号难以准确测量。 为改变过度依赖于振源信号的现状,有效的识别结构力源,针对水下弹性结构内部的激励力源定位及力源强度分析问题,结合匹配场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力源识别匹配场处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振速拷贝场及声压拷贝场物理模型。考虑到大多数水下结构接近于圆柱形结构,以水下单层圆柱壳体作为模型,对不同激励力形式下的壳体声振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水下结构激励力源等效方法,降低了激励源结构复杂情况下的水下圆柱壳体内部激励力源识别难度。将粒子群遗传融合算法应用到水下力源识别匹配处理中,根据不同物理量的拷贝场模型,给出了搜索算法的阈值条件选取原则。针对搜索算法的阈值条件、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搜索精度、各种材料参数对拷贝场计算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指出,辐射声压拷贝场对算法阈值条件要求较低,且辐射声压较之结构振动更易获取,采用声压拷贝场进行激励力源匹配识别更利于实际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力源识别方法中所难以克服的振源信号获取问题,并且利用了弹性结构的声辐射特性,可以有效的识别结构内部力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工程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