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严寒地区村镇建筑材料、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3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704656045
  • 单位名称或姓名:高小建
  • 产业领域:新材料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全球战略为标志,建筑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正式受到社会的重视。现如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倡导的主题。发展绿色建筑,首先需要被解决的是建筑的高能耗问题。据统计,我国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为主的寒冷地区共有房屋建筑面积约22.6亿平方米,其中集中采暖房屋6.6亿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采暖年耗煤量1670万吨,非集中采暖房屋年耗煤量4480万吨标准煤。随着新建房屋的增加,每年国家增加采暖供煤量约200万吨。如上所述,寒区居住建筑的能耗问题,就是在可持续性发展大背景下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项目针对我国严寒地区村镇少层和多层住宅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供暖能耗大、保暖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多学科联合技术创新和现有技术集成,从建筑结构和材料出发,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借助新型材料和创新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改善居住舒适度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了无空气层呼吸式高效保温夹心墙概念,并对其理论体系进行了完善,解决了现行夹心墙结构体系存在的建筑保温材料使用寿命短、易受外界影响而破坏等难题;配合双梁式保温墩基础设计可以简单有效地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建筑部品耐久性。 本课题研发了一种相变温度适宜、相变潜热大、间歇式自采暖的相变储热材料宏观封装制品,解决了严寒地区农村自采暖建筑能源利用率低、室内温度波动大、居住舒适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有机相变材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农村建筑的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解决了村镇建筑取暖的节能问题。通过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能源、充分开发可再生资源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人民居住舒适度。 该技术体系已经分别在黑龙江省小岭镇、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同乐村建造完成示范性工程,自明年起有望在其周边实行推广。以参与过建造示范项目的技术人员、工人为核心,向其周边村镇的居民推广此技术体系。整套建造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节能建筑发展的市场导向,成果应用后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节省社会资本,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针对我国严寒地区村镇自建房间歇式采暖少层和多层住宅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供暖能耗大、保暖效果差、室内温度波动幅度大等问题,通过多学科联合技术创新和现有技术集成,从建筑、结构和材料出发,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借助新型材料和创新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改善居住舒适度的解决方案:形成了承重结构技术、建筑装饰、混凝土小型空心企口砌块无空气层夹心保温墙技术、复合储热材料优化应用技术、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技术,适合于严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与改造,具有低成本、适用性广的优点,提供了严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过程中所急需的建筑用绿色、节能、经济、安全的建筑材料及其配套建筑、结构使用技术。该研究成果具有材料就地、就近取材,建造成本低廉、施工简单、绿色环保,使用期间节省燃料、节能减排、室内温度波动小、满足舒适度要求的特点,达到严寒地区村镇建筑节能减排65%的目标要求,室内温度达到14℃-16℃以上舒适性指标要求。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