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低温低浊水混凝过程中颗粒的微观形态和表征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6414461
  • 单位名称或姓名: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水哈尔滨段冬季典型的低温低浊水性质,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试验设备等方面的基础上,采用2~50μm粒径的水体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从水中微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入手,通过对哈尔滨市S水厂生产工艺各环节水质参数的测定,分析了微颗粒数和浊度在体现水质方面的相关性和区别。建议以水中微颗粒数量及分布作为水质特征参数。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分析研究水体中颗粒物的分布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得出粒径分布函数公式 ,定义β为颗粒碰撞系数,其值介于2~5之间。将K定义为颗粒分布体积指数,它表示了悬浮微颗粒体系中颗粒物总体积的相对大小。 2.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原水、沉淀出水和过滤出水三种水质的β值都存在自己的范围,其平均值分别是β原水=3.68,β沉淀=2.77,β过滤=2.73。β只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lnV值和K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满足公式 的形式,由此证明对β和K所进行的理论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3.颗粒物的分级试验得出松花江原水主要污染物的颗粒粒径都在2-5μm之间。低温低浊源水颗粒的分布相对更加均匀一些,5-50μm颗粒所占的比例大,常规原水中2~5μm颗粒占绝对的优势,这对其浊度高具有一定的影响。 4.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低温低浊水在不同混凝剂(硫酸铝(AS)和聚合氯化铝(PAC))和不同药量下的絮体形态,探讨北方低温低浊水混凝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及其与沉降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絮体的分形维数与PAC的投加量没有相关性,随AS投药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以PAC作为混凝剂时得到的絮体分形维数要略大于投加AS时。以PAC为混凝剂时,随投药量的增加絮体的沉速先减小后增大,在1.20<Df<1.35这一区间,絮体呈现出渗透性,在Df>1.35时,随分形维数的增加絮体的沉速也同时增加,此时絮体呈现出不可渗透性;以AS作为絮凝剂时随投药量的增加絮体的沉速减小,絮体的沉速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此时的絮体为可渗透性的。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