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规模化牧场奶牛群健康监测和保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6819126
  • 单位名称或姓名:尚瑞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该课题是科学技术部批准的项目奶业全产业链健康融合和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GA670001)的课题规模化牧场那妞群健康监测和保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在示范基地集成应用奶牛围产期常见病的早期监测,奶牛群发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后备牛常见病的保健等技术,在乡镇奶牛合作社推广应用辐射周边农户,建立现代化牧场奶牛级别防控技术服务体系。该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大示范力度,扩大示范区域。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围绕优质、健康、安全奶业产业链建设的需求,在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牛群健康监测和保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结合东北寒区的特点和现代奶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牧场奶牛疾病防控技术行业标准;以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依托,构建了现代牧场奶牛疾病防控服务体系,并将现代牧场奶牛疾病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模式进行了推广示范。通过科技特派员围绕现代奶业发展的奶牛疾病群防群控环节开展创新创业,发挥了综合科技示范作用,提高了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奶牛养殖水平,促进了乳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了农民的培训,特别是奶牛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民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民增收做好科技支持和保障。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保障了就业。 加强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团队。企业和高校合作共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大牧场为基地,以高校和研究院所为技术后盾,以科特派作为联系企业及合作社的纽带,以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创新了多点结合、分工协作、集中示范、全面推广的科技服务机制,加快了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团队,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服务。在近三年的科技服务过程中,科技服务团队也得到了锻炼,在实践中取得以下科研成果: ①发表论文共计15篇,其中SCI论文2篇,国家级2篇,硕士毕业论文6篇。 ②撰写《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技术规范1部; ③申请制定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奶牛酮病群体监测技术标准”1个; ④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2014年),具体如下: ⑤撰写《奶牛常见疫病繁殖手册》、《奶牛主要代谢病》、《2012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 预防兽医》、《2013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 预防兽医》、《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 预防兽医》等著作; ⑥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⑦培养博士2名,硕士16名,毕业硕士6名。 经济效益:课题实施的示范场,围产期和泌乳高峰期奶牛、育成牛发病率平均降低5%。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每头泌乳牛按年用药费用105元计算,27150头泌乳牛年节约药费支出285万元;每头后备牛按年用药费用80元(育成牛每年每头7元,母犊牛每年每头153元)计算,14315头后备牛年节约药费支出114.5万元。奶牛合作社20个奶牛小区4000头奶牛,以泌乳牛2100头、后备牛1900头计算,2100头泌乳牛年节约药费支出20.05万元,1900头后备牛年节约药费支出15.2万元。三年累计减少用药费用434.75×3=1304.25万元。项目实施后,三年总计新增效益8628.25万元。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稳固了我省养牛业及乳品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牛群的健康程度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提升奶源的质量,提高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保障人类健康,为我国乳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规模化牧场卫生防疫体系的推广与示范,对周边奶牛养殖合作社具有带动作用,由于诊断和防治技术的提高,有效控制奶牛重大疫病的流行,减少了经济损失;严格控制了兽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畜牧业进入了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