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背景
课题名称:施肥对寒地水稻抗性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与示范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局
课题编号:HNK125B-08-21A
起止日期: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
二、研究的内容和结论
(一)叶面肥、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寒地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1、通过选用长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洪河农场)
龙粳26和三江1号以基肥施用长城生物肥675kg/hm2、追施225kg/hm2长城生物肥+尿素7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相对化肥处理增产4.01%和2.6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水稻品质,基肥施用长城生物肥675kg/hm2、追施225kg/hm2长城生物肥+尿素75 kg/hm2的处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对照。
七星农场试验结果表明:龙庆稻3号增施归复记T2相对于未施用归复记T1公顷穗数增加13.0%,穗粒数增加0.7%;三江6号公顷穗数增加13.6%,穗粒数增加1.1%。两品种高产栽培模式为常规化肥+归复记生物有机肥300kg/hm2,相对常规处理龙庆稻3号增产15.0%,三江6号增产9.2%。龙庆稻3号对褐变穗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著地高于三江6号。处理T3(减氮+增施归复记)的褐变穗发病率,两品种均显著低于处理T2(常规施肥+增施归复记),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8.1%和24.3%。
2、减氮与肥料配施对干物质量的影响试验(大兴农场)
高产最佳施肥体系:龙庆稻3号在300倍彩特美叶面肥1000ml·hm-2+常规施氮下高产,可达9493.3 kg·hm-2,较对照增产4.5%。龙庆稻3号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大小表现为减氮20%>叶面肥>基施旺>硫酸镁 ;三江6号以减氮20% >基施旺>叶面肥>硫酸镁。
龙庆稻3号和三江6号在整个生育期氮肥减量20%,基肥施用基施旺300 kg·hm-2,硫酸镁在基肥和穗肥各施52.5 kg·hm-2,在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各喷500ml·hm-2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肥下,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3、减氮施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八五二农场)
各处理产量表现为J1>J2>J3>CK>J4>J5,施用有机肥300 kg·hm-2,减氮10%、15%的产量分别达9.69 t·hm-2、9.44 t·hm-2,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提高了5.3%、2.6%。
(二)叶面肥、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寒地水稻抗性的影响
七星和859农场减氮20%及与雷力、纳米肥配施的处理较对照成熟期均提前1-2天;以减氮20%及与雷力、纳米肥配施的处理发病较轻;从增强鞘腐病及褐变穗抗病性和抗倒情况看,三江6号优绥粳18;纳米肥并未增强抗倒性,减氮20%+雷力10kg/亩优于减氮20%+纳米肥1kg/亩。
(三) 叶面肥、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以氮肥的施用量对产量的相对影响最大,减氮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其次是叶面肥或有机肥;随着施氮量的降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逐渐升高,在减氮30%时精米率达到最高为69.73%;减氮配施有机肥的食味评分在75.8-78.7之间,均高于对照,其中减氮15%、20%、25%、30%的食味评分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减氮30%的食味评分值最高,可达78.7。
(四)形成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养分管理技术规范,并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
形成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养分管理技术规范,2015年至2017年在3个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七星科技园区、八五九园区和肇源农场进行示范推广,对水稻均衡增产、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农民种稻积极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三、创新点
1.筛选出了适于不同生态区的高产优质施肥配方,在整个生育期氮肥减量20%,基肥施用基施旺300kg/hm-2,硫酸镁在基肥和穗肥各施52.5 kg/hm-2,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各喷500ml/hm-2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肥,可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2.丰富了寒地水稻促优增产技术体系和理论研究;
3.建立了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形成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养分管理技术规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高产和优质的矛盾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应进一步深入进行机理研究,以利于调控的针对性更强、措施更有效;
2、反映稻米品质的指标很多,任何一个措施都无法使所有品质指标都达到理想状态,只有因品种栽培才能解决主要矛盾, 尤其是优质品种一定要因品种栽培;
3、生物有机肥具有持续均衡供肥特点,因栽培目标选择可高产为主或优质为主,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