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起垄分类施肥机的研制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36929898
- 单位名称或姓名:尚锐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局 课题编号:HNK125BZD-07-21 背景:目前的水田整地方式存在土壤结构破坏、化肥施用量大但肥料利用率低、地力不断下降使持续优质高产或更高产难以实现、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光能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开展本课题研究。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旱平垄作技术整体框架为:水田秋翻、秋旋或春旋-秋季或春季旱整平-旱起垄同时双侧双深分类施肥(浅层速效肥、深层包括缓效肥),同时实现基肥和分蘖肥同施减少作业环节-晚泡田(插秧前10天即可)-常规封闭除草-垄上机插双行(常规插秧机机插或宽窄行插秧机机插均可)。这种变革形成了由水整地搅浆平地-变为旱整地旱起垄(免水整地),由全层施入基肥-变为垄上苗带双侧双深基蘖肥同施(分层分类,速缓结合),由垄上双行人工移栽-变为垄上双行机械插秧,由多次作业-变为减少作业环节而省时省力的耕作栽培新模式。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开发研制出水稻水田旱起垄双侧双深分类施肥机,申请水田旱起垄双侧双深分类施肥机专利1项;形成免除搅浆平地,旱整地、旱起垄分层分类施肥,垄上双行机械移栽的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新技术体系,并形成新技术规范。保护和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肥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5.0%左右;发表研究论文2-3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利于节本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研制出的水田旱起垄双侧双深分类施肥机,可实现旱起垄分层分类施肥,减少了施肥次数、解决了全层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十分利于节本和保护生态环境;2利于恢复和保护土壤结构:旱起垄直接泡田移栽免除了搅浆平地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缩短了泡田时间,利于保护和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节约泡田用水,十分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培肥了土壤同时省工省力:水稻常规平作,一个重要环节是在水整地后捞稻茬,否则将影响插秧和返青,不但减少了秸秆还田的量,也费工费力,垄作免捞稻茬,不但培肥了土壤,同时省工省力;4垄上双行机械移栽,标准高效:目前,水稻垄作栽培均采用人工插秧,效率低且标准差,本技术机械插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十分利于标准化作业。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黑龙江省地处寒地,是全国最大的粳稻米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7000万亩。该技术模式垄作提高了地温,这在寒地意义极为重大;实现了免水整地,避免了因搅浆平地导致的土壤致密,通透性差,不但保护了土团粒结构,更为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由全层施肥变为条带分层分类施肥实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晚泡田节水效果显著;减少作业环节省工省力;垄上双行机械移栽,标准高效。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性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提升黑龙江水稻的整体种植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2016年已被黑龙江农垦总局列为"十大"重点示范推广项目,2016-2017年于建三江管理局、宝泉岭管理局、红兴隆管局、牧丹江管局等多个农场开展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新模式生产示范,效果良好。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秋雨、或春雨大不利于旱整地,本技术有局限性;有些农户未进行深水护苗,因此,表现返青慢、分蘖晚,春季低温年更为明显。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