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双斑萤叶甲是危害玉米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性,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该虫还为害棉花、高粱、谷子、豆类、马铃薯、蔬菜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双斑萤叶甲在玉米生产中不同年份对产量损失影响较大。目前,对玉米害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药的大量应用对农业资源环境已生成巨大影响。本项目从基础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为玉米生产中综合防治害虫为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其研究结果也为玉米害虫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保证玉米生产质量,为发展绿色优质的生产和规范化种植带来新的思路。
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作为在玉米生产中采用综合防治害虫技术中的一项内容,可与其它防治技术配套使用,也可针对双斑萤叶甲发生为害重的地块单独应用,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田中双斑萤叶甲的危害,对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防治从玉米品种和诱集植物两方面控制其危害,高密度时辅以化学杀虫剂进行有控制,从而达到防害减灾保产的目的。
利用品种和诱集植物防治害虫研究,是现在和今后玉米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二、应采取措施
1、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形式加大宣传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农民持续生物防治的意识。
2、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倡导有机和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理念,鼓励农民使用生物技术防治害虫。
3、通过申请农业推广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4、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技术,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提高生物防治的水平。
三、主要技术成果
1. 调查了黑龙江垦区玉米田叶甲科害虫,共鉴定出5种叶甲科昆虫;
2. 双斑萤叶甲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1代;寄主广泛,在已调查鉴定的6科16种寄主植物中,成虫主要危害禾本科、豆科、菊科、苋科植物的叶片、花穗或种子,幼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根;6月中旬田边杂草始见成虫,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田间作物收获后又迁入到杂草和蔬菜田中;以卵在玉米地、大豆田和周围杂草根系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室内研究表明,最适合双斑萤叶甲存活和生殖产卵的温度为20~25℃,湿度为75%~85%RH。
3. 在四单19、垦粘1号、丰禾10、庆单3、庆单4、龙青1号6个玉米品种和紫花苜蓿、金盏菊2种植物中,对垦粘1号和紫花苜蓿的选择性强,对龙育1号、金盏菊、庆单3和丰禾10的选择性中等,对庆单4和四单19的选择性弱。紫花苜蓿可以作为诱集植物与玉米搭配种植,来减轻对主栽玉米的危害。
4. 在对四单19、垦粘1号、丰禾10、庆单3、庆单4、龙青1号6种玉米品种次生物质研究中发现,乙醇和挥发油提取物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刺激取食和产卵作用:6种乙醇提取物中,垦粘1号对成虫产卵的诱集效果最好,四单19最差;6种挥发油提取物中,垦粘1号对产卵、取食和嗅觉的引诱效果均最好,四单19最差。在对天敌瓢甲嗅觉反应测定中发现,其对庆单3、四单19和龙育1号3种挥发油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嗅觉反应。
5.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对1.8%阿维菌素EC、90%敌百虫TC、25%吡虫啉WP、36%啶虫脒WG、50g/L锐劲特 SE、1.2%百杀虫EC和0.2%瑞金得ME共7种药剂进行了筛选,50g/L锐劲特SE具有防效好、见效快、持效期长、对天敌杀伤率小等特点,是防治双斑萤叶甲的最佳药剂。90%敌百虫TC对天敌有很大的杀伤作用,0.2%瑞金得ME对天敌的影响低,但对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而生物杀虫剂1.8%阿维菌素对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且不具有速效性。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