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寒地水稻高效、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36791782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李红宇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黑龙江粳稻种植面积占我国粳稻种植总面积近二分之一,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2012年),占全垦区耕地面积的58.1%、占全国粳稻种植面积近六分之一,水稻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技术到位率的差异,一些不利于水稻生产稳定、快速发展的做法、现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1、垦区100多个农场,生态环境差别很大,部分生态区没有水稻主栽品种,品种杂、乱、差的局面堪忧;品种越区种植现象仍然存在;品种综合抗性不理想、品质与产量难以协调;2、产量不稳定,氮肥施用过多、养分管理不均衡、水肥管理不当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水土污染;3、近年来,盐碱地稻区作为垦区新增稻田面积的主要来源,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垦区甚至全省的水稻产量均衡提升,急需与其相适应的盐碱地水稻品种及种植技术;4、水稻生产全过程受病虫草害影响仍然较大,是制约产量与品质提升的重要技术环节,药害时有发生,制约了我省、垦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粮食的储备。1、育成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其中垦粳8号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第二届国际稻米节大米品评品鉴优秀入围奖,2019年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品评铜奖(北方稻作科技协会组织);2、采用膨化秸秆基质板实现无土育苗,解决盐碱地育苗取土困难的问题,避免了发酵基质二次发酵风险,减少了苗田病害和草害,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新出口;3、通过富集黑龙江省稻田土壤构建固氮蓝藻复合菌系,作为生物肥施入稻田水体,可提高水稻产量5.5%以上,在秸秆还田背景下,施入固氮蓝藻生物肥不减产情况下显著改善水稻品质。4、突破新型栽培条件下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病虫致害性变异监测、生物多样性控害减灾和农药减量精准使用等技术,提出一套以抗性品种为基础,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为核心,化控为辅的多项技术集成一体的水稻生产的防控技术体系。已经组装集成“寒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稻米垩白粒率平均降低5.3%,食味提高平均提高1.9%;发表论文16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培养研究生4名。完成合同任务。垦粳8号2018年和2019年在黑龙江省肇源农场示范推广7030亩。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在富裕牧场建立核心区100亩、示范区800亩、辐射区55000亩,较对照平均增产5.0%。常规稻田种质资源引进与新品种示范、寒地水稻提质增效均衡施肥技术及配套高效低毒低残留植保技术,建立核心区120亩、示范区1300亩、辐射区105000亩,较对照平均增产4.45%。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