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针对循环农业中重要瓶颈问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畜禽粪便合理高效利用的技术问题,以及北方寒区饲养成本高、纤维饲料少等鹅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项目组经过9年时间,攻克养鹅与玉米种植无法合理结合的技术难题。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对安全和绿色的需求,生态养殖是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鹅是草食性家禽,发展养鹅可有效利用牧草、秸秆等农业副产品,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首创了北方雏鹅促生长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制备方法;研发了鹅用秸秆发酵技术,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了鹅饲养规程和防疫规范,实现了肉鹅疾病的全方位防控;创建了“玉鹅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产业推广的技术扶贫创新模式,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构建了适合黑龙江垦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牧结合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动了黑龙江省至北方寒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技术基本成熟,可在北方寒区形成低成本生态鹅的大面积养殖,并可复制到南方的果园、林下等开展多样生态种养。无农药,无化肥,安全绿色生产。项目通过玉米地放养模式,养殖北方白鹅,提高玉米产量,提高玉米质量,养鹅3年利润245万元;玉米增产5-10%,3年玉米增产利润27.75万元;玉米地节约农药、化肥、人工等支出费用260-340元/亩,节约视为收入原则,3年累计节支39万元;玉米品质提高,比普通玉米价格调出0.2元/亩左右,3年累计增加收益24.57万元。圈舍养殖14.6万只,利润17元/只,3年增加收益250.4万元。草原轮牧养鹅利润25.2元/只,3年累计增加收益84.168万元。3种模式实现收入1373.96万元,增加直接经济效益670.89万元。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