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萨北开发区的一类油层聚驱区块已陆续进入注聚后期和后续水驱开采阶段,已陆续进入高含水期,二类油层成为稳产提效的主攻方向。与一类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具有"薄、低、窄、差"的特点,层内、层间矛盾突出,平面上相变复杂。由于二类油层砂体规模变小,平面微相变化快,单纯依靠测井资料进行井间储层预测精度小。此外,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低值期后含水回升速度快、见效差异大。因此,需要要不断建立储层精细描述方法,丰富完善油层综合调整技术和措施方法,探索油田开发后期高效开发模式,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
要解决这些问题,面临两大技术难题:(1)建立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描述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二类油层井间微相预测精度;(2)如何进行薄差层高含水期精细开发调整。本项目取得了以下创新技术:
(1)提出了井震数据前处理-地震多属性融合-叠后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方法。
二类储层厚度薄,常规的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对于薄储层根本无法分辨。本技术在多属性定性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采用了随机反演与曲线重构拟声波反演相结合进行特征属性反演预测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预测方法。
基于精细标定解释以及岩、电、震敏感性分析基础上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于地震资料一致性较好的区域可以对砂体进行定性预测,同时结合高精度测井约束反演预测,是薄互层砂体识别的有效技术体系。该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及井震信息匹配程度,砂岩厚度大于3m和2-3m的储层预测符合率均达到75%以上;
(2)研发了一套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技术模型。
采用多属性融合明确砂岩组级砂体展布范围,以此为约束开展储层精细反演,指导沉积单元单砂体精细刻画,研发出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技术模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井间储层预测难度大问题,河道预测符合率较单纯依靠测井资料提高8.5个百分点,工区后验井微相预测符合率平均提高10.6个百分点,达到74.2%。成果适用性强,加深了储层认识,具有可观的推广应用前景。
(3)提出了一套注采系统精细调整及层系重组决策理论与方法。
根据储层精细描述成果,通过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因素分析,建立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标准,揭示每个沉积各井点不同方向上注采状况。进一步分析区块、井网、单井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展示区块、井网、单井注采系统调整及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潜力分布,研发了精细注采系统调整优化方法。利用单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考虑反映油藏层系矛盾的各种因素,确定出层系重组技术界限,快速地确定最优层系组合方案,建立了基于储层精细描述的层系组合灰色决策方法,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效率与效果不能兼顾的矛盾,并有助于指导层状注水砂岩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调整;
(4)研发了精细分单元注采量计算模型,实现了增产增注措施优化。
用传统的KH法和有效厚度进行小层累计吸水量劈分,没有充分考虑储层的关联性、压差、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地下的实际注水情况。本项目以渗流理论为基础,将油水相相对渗透率看作小层含水饱和度的函数,综合考虑渗透率、有效厚度、小层含水饱和度对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关增产措施,建立了新的精细分单元注采量劈分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及开发等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注措施优化。应用该技术进行产量劈分,精确度高、适用性强,可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增产增注措施效果预测模型实现了措施工作量及措施井优化,满足指标预测的精度要求,预测速度较常规数值模拟方法提高2-3倍。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针对大庆老油田开发后期,二类油层开采已成为攻关重点,对比主力油层,薄差层水淹状况较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较大,本技术为解决薄差层"储层认识难、注采关系复杂、措施调整难度大"等问题,研发出了高含水期基于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及开发精细调整优化技术,有效提高于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为剩余油挖潜提供新思路。
成果整体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井震结合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显著促进了本行业科技进步。成果整体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井震结合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显著促进了本行业科技进步。
本技术整体于2013年4月开始在大庆油田应用。2013年4月到2015年12月,该项目推广应用到大庆萨北开发区油田各区块,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5×104km2,对两个区块进行井震结合精细储层预测、井网调整、层系重组、精细增产增注措施优化,分别对301口油井进行了压裂、堵水、补孔等调整,在地面2所联合站、382口油、水井上应用了本技术。累积增油累增油9.6万吨,新增利润2.27亿元。该项目的技术适用于我国东部所有开发的油田,尤其对于高含水气油田开发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保证高含水期或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田的高效开发,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石油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