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菌群结构演替规律及驱油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36889140
  • 单位名称或姓名:曲丽娜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为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聚驱后油藏激活地层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过程中,对激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利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微生物分离技术和生化技术等手段定期监测地层流体的微生物学菌群结构演替规律和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可以较全面地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为获得全面和准确的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微生物资源,进一步激活内源微生物,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监测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和代谢产物变化规律,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微生物驱油是三次采油的核心技术,通过向油井中注入激活剂、保护剂及外源微生物改变油藏中原油流动性、压力、岩层结构等方面实现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多个油田都已经开展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并通过一定的传统手段对采出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监测。将分子生态学技术、微生物分离技术和生化检测技术结合进行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从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方面阐述微生物驱油机理。与目前通常采用的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相比,内源微生物采油不存在菌种适应性、变异退化等问题,减少了菌种的开发、生产等步骤,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能形成较稳定的内源微生物生态体系,在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由于滞留了部分聚合物,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该物质和石油作为内源菌的营养源,为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剩余油提供了新的采油途径。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认知油藏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寻找采油优势功能菌群,探讨其驱油机理。由于油藏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内源菌,传统的培养技术仅能分离0.1% -10%的油藏微生物,未培养微生物资源在石油烃转化和增加原油产量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利用微生物培养和纯种分离传统的技术来定量描述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时就显得非常局限。现代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方法突破了纯培养瓶颈,能从分子水平上较为客观地揭示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促进了人们对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深刻地影响着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本项目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环境微生物、影响因子等分析有机结合,通过不同激活剂的模拟实验提高微生物采油效率,为大庆油田油气田开发具有原创性的意义。该项目组研究团队及硬件基础,将成为大庆油田乃至国内油田微生物采油研究的技术平台和基地,同时也能为油田生态环境保护,油田污水处理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增强对外承揽科研、实验设计项目能力,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大庆师范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