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igin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8623645
- 单位名称或姓名:谭丽萍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1.本课题来源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未经有效干预的多数儿童预后不佳,通常为终身残疾。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孤独症患病率高达16.9‰,男女比约为4∶1。据WHO统计,中国0-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迄今为止,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差。因此,探索孤独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双生子及家系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证实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人类复杂疾病。发生突变的基因多编码对神经系统发育及突触传导有重要功能的蛋白,神经发育及突触传导异常很有可能导致孤独症的重要因素。孤独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提示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X连锁基因的作用。在已完成的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研究中,有较多证据显示孤独症与X染色体相关。
本项目从分子水平对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与突触相关基因Neuroligin4基因与Shan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Neuroligin4基因、Shank3基因是否为中国汉族孤独症儿童的易感基因,并探讨Neuroligin4基因、Shank3基因对儿童孤独症临床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工作是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所获得的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阐明孤独症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而且可为进一步明确孤独症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提供客观依据,将为下一步实施孤独症基因诊断、研制新型药物以及探索基因治疗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孤独症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二、创新点
本项目首次对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与突触相关基因NLGN4基因与Shan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Neuroligin4基因、Shank3基因是否为中国汉族孤独症儿童的易感基因。从临床特征的角度,分析Neuroligin4基因、Shank3基因对孤独症患儿行为特点和病情轻重的影响。本项目选取Neuroligin4基因上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采用核心家系研究方法以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Neuroligin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发病的关系,以确定Neuroligin4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及其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选取Shank3基因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Shan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发病的关系,以确定Shank3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以及其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对NRXNs–NLGNs–SHANK突触相关通路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相关基因的作用,对于阐明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实施孤独症基因诊断以及探索孤独症基因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果应用与推广
1.应用
本研究项目应用于我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相关书籍的编写,规范了孤独症国内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及评估。由项目主要完成人担任主编、参编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特殊儿童作业治疗》、《特殊儿童物理治疗》、担任副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童康复医学》、详细描述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评定的具体方法,为国内儿童康复治疗指引了明确方向。
2.推广
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国家一类核心期刊发表项目相关论文12篇。
项目主持人姜志梅教授作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组组长,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推广项目成果。在“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作大会 “孤独症诊断及康复进展” 等报告。
主办“第二十二届小儿脑瘫康复技术培训班暨CPN培训班”、“ ‘十三五’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肢体残疾儿童康复专项技术’培训班”、“首届全国儿童作业治疗技术培训班”等10次国家级培训班及10余次省级培训班,向全国儿童康复治疗师推广本研究,共培训全国儿童康复治疗人才1674人,推动了国内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佳木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