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鼠EAU模型的建立探讨Th17细胞参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2663700
- 单位名称或姓名:于海涛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曾发表论文《IL-17参与EAU发病及其作用探讨》、《iNOS与IFN-γ参与EAU发病机制的研究》。项目来源为2012年齐齐哈尔市科技局指令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FGG-201209),课题经费:0.9万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葡萄膜炎是一种青壮年的临床常见致盲眼病,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等特点,且易对眼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严重影响视力最终导致失明。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葡萄膜炎的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本项目的研究不仅为探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依据,还可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检测治疗效果和病情;深入的了解细胞因子间相互做用也可以为临床上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葡萄膜炎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葡萄膜炎为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因此该项目对其他自身免疫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疾病的研究可提供借鉴。
三、研究结论:
1、EAU发病过程中,Th1、Th17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Th1/Th17应答平衡可能是决定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2、IL-17在急性神经炎症中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动态作用;
3、星型胶质细胞在炎性环境刺激下通过分泌IL-17保护神经元;
4、EAU炎性微环境中持续存在的高水平IL-17可能是促进疾病恢复的关键因素;
四、社会经济效益:
本课题基于EAU动物模型的建立,探讨了EAU过程中Th1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发现了IL-17在炎症过程中的双重作用,为揭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发葡萄膜炎治疗的新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外治疗葡萄膜炎的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联合治疗,长期应用传统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大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成为必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及今后的深入研究可尝试通过寻找T细胞靶点,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以预防葡萄膜炎的复发,并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