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763517168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睿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抑郁症(depression,DEP)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和情感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是与应激密切相关,具有反复发作特点,涉及情绪、奖赏和认知等高级脑功能的慢性脑病。WHO最新统计,全球抑郁症和恶劣心境者患病率达12.8%,并预测2020年或将成为全球第二位医疗疾患。抑郁症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的难题;并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有关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研究,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种族,婚姻,社会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及生活事件和应激均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其中,应激性生活事件成为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抑郁症发病与性别有关,女性抑郁症患病率约为男性2倍,可能与性激素、男女应对社会应激的行为模式不同有关。研究亦证实:女性体内雌激素(Estrogen,E)含量变化与抑郁症发病程度呈现相关性,在激素含量变化的特殊时间点如经前期、妊娠期、产褥期及围绝经期易发抑郁。围绝经期是女性生殖功能由旺盛走向衰老的重要时期,是女性抑郁症高发时期,约有46%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患有抑郁症。
有关抑郁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病因仍不清。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相关学说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学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学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学说及神经可塑性障碍学说等。其中,"单胺类递质缺乏" 学说在以往阐明有关抑郁症发病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临床上抗抑郁药物大都基于此学说,通过多种途径靶向增加神经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或/和去甲肾上腺素(nor epinephrine,NE)含量达到抗抑郁效果,但该学说并不能全面解释多数抗郁药物"临床效应滞后"现象及部分抗抑郁药物"非单胺类机制"。我们认为,抑郁症发病或许不直接受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而是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转录及翻译介导的分子和/或细胞机制调节海马神经可塑性。
本项目以“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卵巢切除(OVX)+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CUMS)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及体质量测量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法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ELISA法进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及DA含量测试;采用TUNEL法进行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检测;采用Westeron blotting法进行海马组织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检测。结果发现: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卵巢切除法(CUMS)可成功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左归丸具有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海马神经元损伤、凋亡、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改善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有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