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植物源生物杀虫剂的研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7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604524981
  • 单位名称或姓名:周中林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背景,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地长期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提倡"绿色农药",从而对农药的质量和标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具有选择性好,与环境相容、无公害、作用机理独特等特点。为此,研究天然杀虫物质,高度重视生物农药的开发,势在必行。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已查明约有近千种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物质,我们在研究植物杀虫剂时,发现白屈菜的水提液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白屈菜植物资源,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确定该植物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类型,提高药效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可能为创制新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提供先导物,对发展我国生物农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解决了化学合成农药的"3R"问题(残留、抗药性、害虫的再猖獗),成为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开发出楝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国外学者Grange和Ahmed曾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害虫生长的活性,但被分析过化学成分的植物只有10%,国内外对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楝科、菊科、卫矛科、豆科、蓼科、百合科、十字花科、大戟科、杜鹃花科和茄科。国内对罂粟科"白屈菜"的杀虫作用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国外未见有该方面的研究。 对原药进行粉碎混合,用水提取原药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粗分离过程后得到多个馏份,对每个馏份做室内杀虫活性实验,然后对活性馏份做田间试验并分离提取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活性测试及田间试验,确定活性成分所在的馏份,最后进行剂型加工,批量生产。 我国地域辽阔,植物源杀虫剂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根据我们所做的试验效果证明,以白屈菜水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其活性粗分离馏份可有效地控制菜青虫病害,防治病害的综合效果为70%以上,为农民增产20%。这样1000吨以白屈菜为植物源制备的杀虫剂可创效益约达2500万元。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随着该项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必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见与创新: 以乙醇(EtOH)对白屈菜全草进行提取,再将浓缩后的提取液分别用正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研究所得到的三种萃取物对菜青虫,蚜虫和瓢虫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药液对菜青虫和蚜虫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而对瓢虫的杀死率均小于50%。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以白屈菜为植物源的杀虫剂研制成功后,按每年产1000吨计算,总投资为1500万元,销售价为2.5万元/吨,1000吨的产值为2500万元,可创利润375万元,上缴利税25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存在问题:白屈菜的植物原料来源有限,前期投入过大,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6、历年获奖情况: 药用天然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证书号:2013-161-03 7、成果简介: 对原药进行粉碎混合,用水提取原药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粗分离过程后得到多个馏份,对每个馏份做室内杀虫活性实验,然后对活性馏份做田间试验并分离提取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活性测试及田间试验,确定活性成分所在的馏份,最后进行剂型加工,将活性成分制成粉剂。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