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电针抗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海马、下丘脑蛋白表达差异及作用靶点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51920927
  • 单位名称或姓名: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课题来源于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资金 (项目编号:LBH-Q18117),前期研究发现,海马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及电针干预的主要靶点脑区,电针对CFS大鼠的多维度改善作用与其对CFS大鼠海马病理损伤的修复作用相关,并发现电针对CFS大鼠海马内炎症反应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其起效机制。而电针的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的,既往研究多从单一蛋白或单一通路入手,缺乏对电针治疗CFS的全景式中枢机制研究,故开展本课题进一步探索。 通过慢性疲劳多因素符合应激法建立CFS大鼠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头部电针治疗,观察电针干预前后CFS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及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实验指标变化情况,评估电针对CFS大鼠疲劳状态、不良情绪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借助Lable-free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健康大鼠、CFS大鼠及电针治疗后CFS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组间两两比较明确CFS大鼠致病磷酸化蛋白及富集通路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磷酸化蛋白及富集通路,进一步筛选电针参与调节的磷酸化蛋白及信号通路,基于系统生物学视角全面解析CFS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电针抗疲劳的中枢作用靶点及途径。 本课题以国医大师治疗CFS经验用穴为干预手段,CFS靶点脑区海马为切入点,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桥梁,充分将针灸与国内外前沿热点相结合,助力解析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CFS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坚实、客观的证据支持。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及第二医院,就诊患者逐年递增,临床疗效确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托课题,发表SCI论文4篇及核心期刊论文5篇。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