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基于方/证/病本质联系的逍遥散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045454111
  • 单位名称或姓名:雷霞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H201312。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方剂的合理使用、方剂配伍和中医药理论的科学阐释、推动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对病研究只注重使用西医的病理药理模型,以病的某几个或几组指标来评价方剂的药效、筛选有效成分或部位作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这种研究思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忽视了方剂的证本质。证与病是中医和西医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获得的对人体非健康状态的认识。 我们认为方剂的研究不应该再拘泥于旧的模型,既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又要突破纯中医的范畴,应运用现代研究方法阐明方剂治疗西医病和或中医证的共同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建立方证病的本质联系。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证/病与方是造成人体代谢网络失衡与修复的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三者可以在对人体代谢网络影响的层面建立本质联系。而挖掘这一本质联系正是阐明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项目提出"综合运用代谢组学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揭示病证本质"的研究思路。不仅将使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解析迎刃而解,而且对于病的证型划分、证的病理基础、证病的共同诊断体系建立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逍遥散为研究模板将获得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界定指标、不同程度肝损伤的代谢谱变化特征、肝郁脾虚型肝损伤的本质病理变化(代谢网络的偏颇)、逍遥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而且研究结果将能够以代谢组学指标来指导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和慢性肝炎(肝损伤)的治疗方案。这些对于逍遥散在中西医临床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际意义。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代谢组学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揭示病证本质,从方剂体内化学成分与证病本质的关联性层面阐明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新研究模式,以逍遥散为研究模板开展了研究。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由国内学者王喜军提出并建立的研究方剂体内化学成分的新方法(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理论及方法已经日臻完善。 代谢组学能够建立方剂体内化学成分与证病之间的本质联系,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能够建立方剂体内化学成分与方剂本身之间的联系,因此,代谢组学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联用可以阐明方证病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于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创见与创新; 本项目提出的研究思路。一方面以临床实际为基础,建立病、证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利用代谢组学寻找能够表征病和证共同本质的生物标记物。另一方面,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表征并制备对该模型有效方剂的血中移行成分,并将这些血中移行成分按照方剂的组方原理进行组合后作用于动物模型。最终,考察血中移行成分对动物模型的特征生物标记物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揭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五、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本研究建立的研究模式在解决中药复方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方面,即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本研究结果能够在西医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占绝对优势的现行医疗体制中,让医者跨跃中西医各自理论的限制,充分运用并发挥方剂的治疗作用,建立中西沟通和融合的桥梁,让世人理解中医并使用中医,使中医药事业得以继承、发展和弘扬。为社会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2)本课题组下一步将对逍遥散中血中移行成分进行生物标记,追踪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查明哪些成分以原型发挥作用,哪些成分经过肝脏活化,为开发出新型安全低毒的治疗肝病新药奠定基础。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