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咳嗽反射重塑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7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45071440
  • 单位名称或姓名:蔡国锋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任务来源:"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重塑的研究",是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担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面上)项目,课题编号ZHY12-Z049研究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研究目的:探索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切插管患者咳嗽反射重塑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作用机制,为交叉电项针促进咳嗽反射重塑的机理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原理:交叉电项针能够使电场最大可能作用于延髓的咳嗽反射中枢、吞咽咽反射相关中枢,从而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调节过程促进咳嗽反射重塑及吞咽反射的恢复,进而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 意义:脑梗死发病率、患病率与死亡率都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递增,45岁后人群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是肺感染,而肺感染主要是咳嗽反射减弱或消退所致。因此,咳嗽反射的重塑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于救治脑梗死后咳嗽反射障碍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方案:采用随机对照和单盲法,将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相同头针、体针等基础治疗。交叉电项针组采用交叉项部电针配合西药基础治疗。交叉方式即同侧的翳风连接正极,对侧风池连接负极,针刺廉泉不接电针;针刺组:针刺双侧翳风、风池,配合针刺廉泉不接电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四周。在疗前、疗后分别进行咳嗽反射评分;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和藤岛一郎吞咽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及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Minitab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技术关键和创新点:本项目通过交叉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创新性的交叉连接电针电极,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电场作用于延髓的咳嗽反射中枢、吞咽中枢从而促进咳嗽反射,为交叉电项针促进脑梗死后气切插管咳嗽反射提供了临床依据,为进一步探讨交叉电项针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本操作方法简便,易行;解决了脑梗死后咳嗽反射重塑这一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又可向纵深方向研究,比如: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并咳嗽反射障碍患者咳嗽反射重塑的研究;针刺方法、穴位与电针波形等的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交叉电项针这一新方法,充分体现了古老的针灸学在现代医学重症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解决了长期以来西医药的不良反应和价格昂贵等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