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抗耐药性细菌感染药物线叶菊局总黄酮胶囊的研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2193038
  • 单位名称或姓名:刘雅芳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属医药卫生领域研究成果。 线叶菊是菊科线叶菊属植物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 (L.) Kitam.的干燥全草,原为我省草广泛分布的牧草,长期以来未被开发利用。我们研究组经过长期反复的摸索,发现了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药效部位,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1.阐明了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药效物质基础。从中分离并确(鉴)定了6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有23个化合物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2.首次对线叶菊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深度研究,使其在同一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依据指纹图谱确定非共有峰总面积不大于总峰面积的10%,且指认指纹图谱80%以上的共有峰化学结构。首次提出建立中药特征图谱,忽略由于产地、采收期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相对峰面积较小或者重现性较差的色谱峰,选择特征性和重现性较好的色谱峰组合作为特征图谱,使得图谱更具特征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是线叶菊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得以提升。 3. 阐明了线叶菊具有的独特药理作用。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发现,线叶菊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大肠杆菌、耐药绿脓杆菌、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均有抑制和杀菌作用,同时线叶菊总黄酮对体内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和镇痛作用,能够缓解急慢性炎症反应,上调血清白介素2的表达,提高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支气管、肺和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减轻脏器的炎性损伤和病理变化。 4. 首次进行了谱效关系分析,建立不同批次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有效部位的HPLC 指纹图谱,并系统地比较了其抑菌作用的差异性,筛选出黄酮类成分为抑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主要有效成分。谱效关系分析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中药复杂体系抗耐药性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与活性物质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线叶菊中主要成分异荭草素、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和东莨菪苷的液质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 3 种成分均可检出,并呈现出较好的药时吸收曲线。 5.首次发现并确认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有效部位,完整建立了线叶菊抗耐药性细菌感染有效部位的提取、富集工艺。评价了线叶菊的成药性。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为有效地去除叶绿素等无效成分, 6. 完成了安全性评价研究。首次采用ICR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毒性试验、大鼠四周灌胃给药毒性试验、Beagle犬口服给药急性毒性试验、Beagle犬四周经口给药毒性试验等方法,系统评价了线叶菊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线叶菊安全无毒的药材,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7.阐明了线叶菊的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优势。与常用抗生素相比,具有对胃酸的稳定性好、吸收好、血药浓度高、抗耐药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与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相比,具有化学成分明确、服用剂量小、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与总生物碱类抗菌中药提取物相比,线叶菊总黄酮类成分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安全性好;与总挥发性类抗菌中药提取物相比,其物理性质稳定,成药性好;与总酚酸类抗菌中药提取物相比,其化学性质稳定。 8.本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中药线叶菊功效的认识,丰富了中医药学的知识和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研究结果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发明专利3项。 本项目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尊重和借鉴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结合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线叶菊开展了系统、全面、深入的药用研究,是中医药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研究的特色是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具有创新点多、研究水平高、研究成果应用面广等特点。同时,带来药材种植企业的发展,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就业人员的大量安置和抗感染药物产业链的迅速形成,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医疗卫生的范畴。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