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45090868
  • 单位名称或姓名:刘松江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报道的发生率10%~90%。在早期阶段临床上可出现感觉的异常、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神经传导的异常可以恢复;随着病情进展,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临床上可表现为感觉的缺失及腱反射的消失,同时也可伴有其他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血管病等;到疾病后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欠理想,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则很难逆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归属于中医多个病证,如痹证、痿证、痛证等。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直接影响了Schwann细胞、Ranvier结和轴索;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影响了神经束膜内的的微血管的功能和结构,通过血液神经屏障的改变,如缺血、缺氧或通过其他不知的机制,产生了神经纤维的变化。在临床上,神经电生理的检测能够及早地发现神经纤维的受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学习及工作,但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标准化治疗原则的研究尚浅且缺乏客观依据。本课题通过研究神经电生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本课题具有创新性,对于系统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对DPN患者辨证分型进行了量化、标准化研究的初步尝试。所得结果能够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糖尿病及DPN的认识,可体现现阶段本病的证情变化特点。指标量化方法在DPN临床症状轻重程度的评定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亦便于临床操作。 目前我国DM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形势严峻,DM更因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尚未取得突破。近年来,中医药防治DM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本病的防治上呈现出良好前景。但现阶段DM的中医药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DM中医辨证的研究尚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未建立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研究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如何使本病证型规范化、客观化,以探讨本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既往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目前DM所伴发PN的中医证候变化,并根据各型特点进行了初步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既能符合中医理论、又能适合临床应用的分型标准,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