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头针运动区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重建的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646026767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东岩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7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指出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减寿年数的第一位病因,50%~70%存活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不但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头针运动区具有取穴精简、操作简便、不易诱发肌痉挛等优点,可减轻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是中医临床治疗卒中的有效方法。经颅重复针刺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孙申田教授提出一种头穴特色针法,凭借其在脑源性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卓越疗效,特别是在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上突显其优势,广为临床使用。经颅重复针刺法因此缺乏直观、定量的方法来反映运针过程,影响了针法的传承与发扬,改革势在必行。 本项目将以针灸客观化、定量化研究为出发点,借助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构建头部腧穴的三维立体模型。同时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传感器及计算机技术,对头针手法进行科学阐释。继而将成果应用于临床,实现对头针运动区的定位和量化研究,在传承和发扬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的同时,开展头针运动区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重建的量化研究,利用量表和电生理的方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二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头针运动区对脑梗死患者脑电及患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从电生理角度阐明头针促进运动功能重建的量-效关系。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明确头针运动区不同定位及不同针法对疗效的影响,对针刺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精细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结论 (1)3D打印中央前回区域和焦氏头针、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两种运动区定位分布基本一致。中央前回与焦氏头针运动区最长距离有统计学意义,与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顶颞前斜线最长距离有显著性差异,与于氏头针顶区宽度有显著性差异。焦氏头针运动区更接近于中央前回。 (2)低年资医师手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时间变换-位移的参数相关性,孙申田教授与高维滨教授手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时间变换-频率、离散度的参数相关性。与低年资医师相比,孙申田教授与高维滨教授提插补泻时第一骨间背侧肌和拇短屈肌的肌肉力量更大,抗疲劳性更强。 (3)孙氏头针干预对异常的功能连接有显著的回调作用,增加了网络有效连接的数量,增强了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失衡的双侧半球连接向均匀、平衡的趋势发展,孙氏头针可以纠正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向随机网络发展的趋势,能够增强卒中运动障碍患者脑网络整合与分离能力,使网络的模块化与全局、局部信息联通传递效率增强。 (4)电针头穴运动区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皮层功能改善,进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模块化运行方式、肌间神经元共驱动信息表达的运动控制策略,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协同模式、肌间耦合关系发生改变进而促进运动功能重建。 三、主要创新点 1.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可视化运动区定位的研究,利用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头颅三维立体模型,可清楚显示出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相关组织结构,同时完成三种不同头针运动区的定位,更加标准、规范推动针刺的相关研究。 2.本研究以医工结合的手段首次将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和全国名老中医高维滨教授的手法可视化,填补了名医手法数据库的空白,将宝贵的手法资料保留在手法数据库中供年轻医者学习。并且首次利用表面肌电仪分析医师操作提插补泻手法时手部肌肉肌电信号的变化,从神经电生理学角度解释了名医手法与低年资医师手法的不同点,旨在推动针刺量化进程。 3.本研究从即刻与累积两个层面对孙氏头针的效应机制进行了探索,并从频谱、功能连通性的角度对针刺头针运动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头针治疗卒中运动障碍优选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揭示孙氏头针的中枢机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4.本研究选取电针头穴运动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应用量表以及表面肌电的客观指标,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骨骼肌神经肌肉改善情况,在不同电针频率中优选出了临床效果最佳的电针频率。将能够反映出中枢神经系统解决冗余问题的最高效模块化运动方式的肌肉协同作用、能够反映出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运动控制交互信息的肌间耦合关系应用于本研究中,能够为电针头穴运动区的治疗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不足与展望 1.受研究时间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①样本量较小且设计实验时有所不足;②未对头针运动区做进一步讨论其在临床方面的疗效。基于本研究的问题,评价此方案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2.由于时间、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本次实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次只挑选了在龙江名医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针灸名医与二十名低年资医师,未做多层次的医师或学生手法对比, 3.受研究周期限制,本次研究分别纳入了18例健康受试者与52例卒中运动障碍患者,但患者依从性低,不可控因素较多限制了大样本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 4.本研究所纳入的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均来自一家三甲医院,在未来的深入研究中可以选择多中心临床研究来加宽患者覆盖面。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