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胃灵1号对LGIN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及其上游基因KLF4、p21、WAF1/CIP1的调控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3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684513272
  • 单位名称或姓名:张贺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人类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前四位。根据Correa级联学说,胃黏膜癌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多步骤、渐进性的过程,通常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胃癌前病变(PLGC)阶段。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黏膜病变的良性阶段,属于PLGC的范畴,由于LGIN的上皮结构与细胞学的异常仍只局限在胃黏膜上皮的下半部,这种组织学异常相当于胃黏膜的轻、中度异型增生,是在组织学上更接近于胃癌的良性病理变化,经过恰当的干预治疗后可以消除。对已发生病例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对可能发生胃癌的高危易感人群进行重点追踪与必要的预防性治疗,是有效降低胃癌的方法。 胃癌是一种多基因发生异常的疾病,但无论是抑癌基因的表达失活,癌基因被激活还是DNA转录表达的异常,最终均是因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紊乱,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或者过少凋亡所导致的。机体细胞只有在接受严格指令或外界刺激,或与邻近细胞及底物相互作用时才会发生分裂,否则将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与蛋白质激酶CDKs相互作用,推动细胞合成和分裂。CyclinD1的过度表达则会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若cyclinD1持续高表达,将使细胞向恶性程度转化,异常增殖,引起肿瘤细胞的形成,所以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p21 WAF1/CIP1可在细胞核与蛋白质结合,特异性抑制cyclinD1-CDK4/6和cyclin-CDK2复合物的活性,作为cyclinD1上游调控基因抑制从G1期进入S期和G2期进入M期的DNA破坏,使受损的DNA得到有效修复。当cyclinD1过度表达,CDK活性增加,细胞向恶性肿瘤转变时,p21 WAF1/CIP1可作为上游调控抑癌基因阻断cyclinD1和CDK之间合成,从而阻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过程。KLF4是介导p21 WAF1/CIP1调控DNA损伤细胞周期转换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转录因子,可与p53协同激活下游p21WAF1/CIP1基因,从而抑制cyclinD1表达,将细胞阻滞于G1期或者G2期,不再进一步向S及M期过度,抑制细胞异常增殖,体现出抑癌基因的作用。研究表明,cyclinD1基因作为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与LGIN的发生与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p21WAF1/CIP1 作为细胞周期监控因子,在细胞DNA受损时出现扩增,抑制cyclinD1的表达,诱导细胞阻滞以使DNA修复,若损伤不能修复则启动凋亡程序,诱发细胞凋亡,清除异常细胞,从而阻止LGIN向HGIN及胃癌的进一步发展;而KLF4在LGIN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其作为p21WAF1/CIP1和cyclinD1基因的重要上游转录因子,LGIN中KLF4的表达情况对其进展或逆转应存在着紧密关联性,所以进一步研究KLF4基因与p21WAF1/CIP1、cyclinD1基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表达的协同性,对于阐明LGIN及胃癌的发生和进展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胃灵1号逆转LGIN机制研究的指标。 创新点: 第一、以LGIN作为胃癌防治的关键切入点,并以调控细胞周期变化的cyclin D1及其上游调控因子KLF4、p21WAF1/CIP1作为关键研究指标。尽管胃癌的发病机制未明,但胃癌发生时最关键的过程则是因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紊乱,因此选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作为研究指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二、本研究以细胞周期调控与凋亡为切入点,对胃灵1号治疗LGIN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是建立在既往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但却是本课题组首次在这一方向对胃灵1号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深度挖掘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疗效,为临床常见疑难疾病提供便效验廉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推动“健康龙江”行动,更有助推进“龙江丝路带”的发展建设,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开展本研究为防治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方便有效、价格低廉、绿色安全的治疗药物,为中医药防治胃癌提供新的医学证据,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提高人口健康质量,促进中医中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应用前景广阔。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向临床常见复杂疑难疾病,积极探寻有效的中医药疗法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人口健康质量,更可以通过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等平台,以科技促发展,开拓科技创新合作新格局,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课题组所在单位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具有着深厚的平台基础,人才层次较高、结构合理,能够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整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心的研发资源、合作渠道资源,有助于形成区域创新合作格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进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推进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