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法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抗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2193039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杨波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通过评价针康法、单纯康复训练、针刺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行为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观察三种康复方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对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皮层和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数目及结构和GFAP、S-100β等蛋白表达,提出“针康法能促进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神经元损伤,促进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之假说。旨在阐明针康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本项目进一步地创新中医康复方法及针康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目建立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2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每组各48只。每组按3、7、14、21天分为4个亚组,每组12只。各组依据实验进行相应干预,各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BDNF、S-100β、GFAP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DNFmRNA、Caspase-3mRNA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
(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7、14天,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网屏实验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缺血区皮层BDNF、S-100β、GFAP蛋白的表达:术后7、14天,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缺血大鼠BDNFmRNA的表达:术后7、14天,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缺血大鼠Caspase-3mRNA的表达:术后7、14天,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项目研究中证实了针康法在治疗脑缺血康复上效果最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明确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促进神经元的凋亡;阐明针康法通过脑缺血大鼠缺血区星形胶质细胞降低神经元损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针康法是将中医传统针灸理念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中医康复新技术。该方法首创以“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为理念的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针康治疗体系。该方法临床研究证实效果显著,已被写入行业标准,在全国百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围绕该方法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本项目的完成初步阐明了针康法治疗脑缺血的相关作用机制,为针康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