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高寒地区半高丛蓝莓大棚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经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2013年开始进行生产研究,于2015年在牡丹江市科技局进行立项,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2018年11月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将课题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学名越橘。果实呈蓝色,并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能消除眼睛疲劳,增强视力,有延缓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抗癌等作用,是世界公认的集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浆果,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因此世界各地均进行人工栽培。
半高丛蓝莓的特点
半高丛蓝莓是由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杂交获得的品种类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率先开展此项工作。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杂交选育果实大,品质好,树体相对较矮,抗 寒力强的品种,以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此品种群的品种树高一般50~100cm,果实比矮 丛蓝莓大,但比高丛蓝莓小,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半高丛蓝莓种群的品种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耐寒性极强一般可抗-35℃低温。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冬季严寒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栽培;树体小而低矮(约在50~100cm)。其冠幅为60~120cm。这种低矮小型的特征便于采摘和冬季防寒;成熟期早,这是寒冷地区蓝莓栽培中所希望的特征,但即使同一个品种栽培时也有越往北移成熟期越晚的特点;植株间距小,由于半高丛蓝莓具有低矮小型的特点,单位面积栽植株数增加了,所以单位面积上的收获量也就增多了。栽植距离可以在(60~100)cm×(150~200)cm;果实品质好,半高丛蓝莓因是高丛蓝莓与野生低丛蓝莓的交配种,所以具有了低丛蓝莓果实品质好的特征。异品种授粉结实更好,半高丛蓝莓的品种,虽然自家授粉也能结实,但如果在同一果园中将两种以上的品种进行混栽,既会提高结实率,也会促进果粒更大些。
(二)研究意义
半高丛蓝莓相比于本地主栽的矮丛蓝莓具有果实大、口感佳、易采摘、附加值高等优势,为保证半高丛蓝莓在高寒地区进行高效优质栽培,本项目将针对高寒地区半高丛蓝莓大棚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品种选择、越冬防寒、早春抽条、授粉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本项目还可以增加我市中俄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和温春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果树栽培类型,引领当地特色果树栽培,丰富水果品种,并随着栽培模式的推广,建立绿色采摘园,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因此该项目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主要是筛选适合高寒地区大棚种植的蓝莓品种,并探索半高丛蓝莓大棚栽培技术,从而掌握在我省高寒地区适合半高丛蓝莓种植的品种以及栽培技术,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项目单位与牡丹江海林市开发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商谈确定在适宜地块建立蓝莓生产示范基地,用于本项目成果的示范和转化,带动牡丹江地区蓝莓产业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